主動權完全不在自己手里,國內鋁價還能漲幾時?
西鋁—西鋁鋁產業電訊:近期電解鋁價格一直在暴漲,而且國內市場鋁價上漲趨勢還不一樣,目前國內外鋁價仍存在較大價差,如果以此來推測鋁價繼續上漲的邏輯是否站得住腳呢?答案是很難。
鋁業形勢了解一下
鋁是在地殼中含量僅次于氧和硅的銀白色金屬,產量和使用量僅次于鋼鐵。由于其密度約為鋼、銅密度的1/3,因此常用于制造火車、汽車、飛機、船舶、火箭等陸海空交通工具,在軍工制品地位也同樣顯著。
其產業鏈主要由鋁土礦開采、氧化鋁生產、電解鋁生產以及鋁材加工四個環節組成:
一、上游礦業公司開采鋁土礦,產出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中國、印度、巴西和幾內亞等國家;
二、由氧化鋁企業將其制成氧化鋁,產量主要分布在中國、澳大利亞和巴西,中國從海外進口大量鋁土礦,最終生產成氧化鋁,且中國氧化鋁產量占比達到約50%;
三、由電解鋁企業將其制成鋁錠,產量主要分布在中國、俄羅斯和印度,中國產量占比高達54%,而主要消費者包括中國、印度,以及美、德和日等發達國家,其中美國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國,產量占比僅1%;
四、最終被下游鋁加工企業制成各類加工品,用于建筑、交運、通訊、包裝、機械制造和耐用消費品等各個下游領域。
現代鋁工業生產采用冰晶石—氧化鋁融鹽電解法。熔融冰晶石是溶劑,氧化鋁作為溶質,以碳素體作為陽極,鋁液作為陰極,通入強大的直流電后,在950℃-970℃下,在電解槽內的兩極上進行電化學反應,最終生產出鋁錠。
簡單來說,氧化鋁是沂出鋁液的原料,電解鋁是電解過程中的鋁液,人們通常說的原鋁其實就是電解鋁,而鋁錠是最終的可售產品。
受供給過剩影響,鋁價原本一直處于疲軟態勢,但是近期它卻突然暴漲了起來。
國際事件頻發刺激鋁價
2018年4月6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對一批俄羅斯企業和個人進行制裁,懲罰該國在克里米亞、烏克蘭和敘利亞的行動,以及干擾2016年美國大選和顛覆西方民主國家的企圖,作為全球最大鋁供應商之一的俄鋁位于名單中。
之后,印度NovelisCorp,北歐電力交易所也已暫停與俄鋁交易;同時LME(倫敦金屬交易所)表示,阻止4月6日之后出售的俄鋁公司金屬進入LME倉庫,并從4月17日起將臨時暫停為俄鋁所產金屬簽發擔保權證,除非俄鋁公司能證明其鋁產品與對俄制裁不相沖突;而富時羅素也將從重要股指中剔除俄鋁公司,COMEX(紐約商業交易所)也立即限制了俄鋁公司的鋁產品交割,并撤銷COMEX鋁期貨合約的俄鋁產品擔保。
一系列消息傳出后,僅4月9日一日俄鋁跌幅就達到50.43%,之后連續下跌,截至4月23日總跌幅已經達到66.96%。
然而制裁事件不僅影響到了俄鋁,還給全球鋁供需格局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智通財經APP了解到,俄鋁是全球第二大鋁企,2016年俄鋁原鋁產量達到368.5萬噸,產量占比海外原鋁生產14%,同時由于俄羅斯本地市場消化有限,俄鋁產品主要是銷往境外,其中45%出口至歐洲市場、19%出口亞洲、18%出口美洲、18%出口俄羅斯及獨聯體。
而不久前,另一大氧化鋁供給企業海德魯剛被關停了一半產能。智通財經APP了解到,2月27日,全球產能最大的巴西Alunorte氧化鋁廠被要求削減一半的氧化鋁產能,直到符合巴西的環保要求;緊接著28日,公司又爆出被巴西環境監管機構IBAMA罰款2000萬雷亞爾(約610萬美元),并被責令關停廢物處理和排放系統,這可能導致其徹底停產。
隨著美國對俄鋁制裁影響發酵,以及下一輪制裁的預期,市場擔憂情緒濃重,國際鋁價開始強勁上行,而這種漲價持續性是比較強的,因為背后有著供小于求的供需格局在支撐。
境外供需格局對價格有較強支撐
供給端來看,境外電解鋁產量增長十分有限。全球原鋁主要生產國為中國(58%)、俄羅斯(6%)、加拿大(5%)、阿聯酋(4%)、印度(3%)、澳大利亞(2%)等。全球原鋁產量增速維持在5%上下,2017年產量達6286萬噸,但剔除中國的境外原鋁產量幾無增長。
即使將新增復產情況考慮進去,未來供給依舊不樂觀。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海外復產成本較大且審批流程繁瑣,永久關停的鋁廠復產節奏較慢,其中美國境內的五個鋁冶煉廠2018年僅有29萬噸明確復產計劃,總體來看2018年復產新增并不多,而境外的產能利用率一直維持在90%左右的較高水平,因此總體來看2018年供給并不會有太大增量。
而境外近年來的電解鋁消費增速還在持續提升。據了解,2017年除中國占比56%外,全球原鋁主要消費國為歐盟(9%)、美國(9%)、日本(3%)、韓國(2%)、印度(2%)是全球鋁消費的主力軍。2017年全球鋁消費6331萬噸,同比增長6.1%,消費增速過去三年連續提升。
同一時刻,能反應境外情況的LME鋁存庫數據也處于歷史地位。因此,無論從供給、需求還是庫存來看,境外鋁價漲勢支撐力度非常強,因此拉動了國內鋁價格的飆升。
國內鋁的基本面并不樂觀
受境外鋁價影響,SHFE(上海期貨交易所)鋁價也處于飆升態勢,而近期鋁相關產品出口的數據也呈現增長態勢。據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3月中國未鍛軋鋁及鋁材出口量45.2萬噸,環比2月增長8萬噸,環比增幅21.5%,同比去年3月增長4萬噸,同比增幅10.2%。
雖然國內鋁價漲勢喜人,但其實基本面并不夠扎實。
在國際事件頻發之前,國內鋁價走勢并不樂觀。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此前國內受制于高端產能不足、低端市場成本優勢又不夠,再加上“雙反事件”提高出口門檻等原因,國內鋁行業一直處于供給過剩,且出口也不樂觀的態勢中,這點從此前一直下滑的鋁價,以及不斷飆升的庫存中可見一斑。
即使經歷了去年的清理整頓違規產能和環保限產后,國內鋁社會庫存并沒有降低。尤其3月15日采暖季限產政策結束,加之市場對于旺季需求的預期之下,庫存依然居高不下,直接明了表示出當前電解鋁市場仍處于過剩狀態。
而3月中旬,上期所再次增加鋁期貨指定交割庫庫容16.2萬噸,聯系2017年9月上期所已經增加過鋁交割庫庫容,但江蘇等地區不久后的鋁交割庫又處于滿庫狀態。迫不得已,上期所再次增加了鋁交割庫庫容,這側面反映出未來電解鋁期貨庫存將繼續增加。
因此國內鋁的供需格局并不樂觀,而對于其他方面推升鋁價上漲的預期,其實也沒那么強支撐。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氧化鋁、預焙陽極和電力是生產電解鋁的主要成本,每生產1噸電解鋁,需要約1.95噸氧化鋁和13200kwh電。
采暖季過后,預焙陽極生產企業和電解鋁生產企業都將開始復產,其中采暖季限產效果更好的預焙陽極,相對增量更大也將帶來價格下滑預期更大,原料端供給將逐漸釋放,電解鋁成本重心或再度下行;而政策方面,2018年鋁市過剩產能將按照市場化的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去化,去產能政策預期還會較去年有所減弱。
而對于自備電廠整治方案的影響而言,影響周期會比較長,但不配合更嚴厲的措施,效果其實并沒有那么好,同時對于成本高端的產能抑制作用不明顯,所以也難造成大規模減產情況出現。
因此,綜合來看國內鋁價上漲的主動權幾乎是掌握在國際事件發酵方向,如若前期影響鋁供給的國際事件有減弱趨勢,國內鋁價會較快產生動搖,而近期更有美國、俄羅斯高層會晤的消息傳出,因此建議參與電解鋁的投資者需要高度關注這類國際事件的后續動向。
(重慶西鋁信達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宣傳部整理供稿)
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作者所有。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