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鋁車身再度被炒熱,它到底蘊含什么秘密
西鋁-西鋁鋁產業電訊:眾所周知,現在全球的汽車都在搞輕量化,其最大的目的不是提升操控性,而是降低油耗滿足日益嚴格的排放標準,這對廠商們來說是迫在眉睫的事兒。相對于提高發動機燃油熱效率來說,車身輕量化顯然成本也更低。
提到輕量化就不能不說全鋁車身,它的使用對輕量化有著顯著的提升,今天我們就來詳細介紹全鋁車身,本文分為全鋁車身概念、優點、缺點三大部分。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全鋁不是純鋁,這里的全鋁車身指的是車身中部分采用鋁合金材質,而其中還是有其他材質的部件。比如奧迪A8的AFS全鋁車身,其鋁合金用量只占58%,B柱使用的是熱成型高強度鋼,但仍然能被稱為全鋁車身。
鋁合金的優勢前面已經提到過,在復合材料未發展成熟的情況下,鋁合金就是最好的輕量化材料。從材料密度上來看,鋁的密度只有2.7,而鋼的密度有7.8,根據目前傳統汽車的數據來看,車身重量達到整車重量的40%,也就是說用全鋁車身的情況下能減重30-40%,大概200-300公斤,相當于從車上下來四個成年男人。這樣相當于減小車輛慣性,增加推重比,增加抗扭性,對燃油經濟性、動力表現、操控性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它還有一個優勢是提升車身強度,增加車輛安全性。從材料上看,鋁合金的強度略遜于鋼材,但是它的密度更低,假使車身上的鋁合金材料是鋼材的兩倍厚,質量還是比鋼材輕,而此時的鋁合金車身強度已經遠遠超過普通車身,所以全鋁車身的板件一般比普通車身要厚。
當然鋁合金還有可塑性更強、抗腐蝕性能更強的優點,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下面在來看全鋁車身的缺點。
首先,貴是它面臨的最大問題,無論是純鋁還是鋁合金冶煉成本都遠高于鋼,而且全鋁車身對車身焊接工藝要求極度復雜。它需要更為精準的激光焊接,碰到不能焊接的地方要用到鉚接和粘合劑,這對粘合劑以及表面的處理要求同樣高于鋼材。
其次是維修費用高,一旦發生事故,鋁可塑性強的特性反而成了拖累,使得車身很容易縮成一團,車身覆蓋件走保險換掉也就沒啥問題了,但是一旦傷及車身,那代價就大了。所以各大廠商最近幾年都在縮減全鋁車身重鋁合金占比,用高強度鋼代替。而且目前鋼的冶煉和沖壓技術更近一步,得到的輕量化以及強度比之前提升了一個臺階,他們沒理由不實用高強度鋼。
那為啥最近全鋁車身又被炒起來了呢?因為新能源電動車。電動車可不比燃油車,它對于續航和能耗的要求更高,動輒1噸的電池加上幾百公斤的車重,使得續航里程難承其重,如果能減輕300公斤車身重量,那么可能提升幾十公里的續航。據統計,車重降低10%,續航里程增加5.5%。如果想增加這么多里程,那付出的成本會更大。
所以有了電動新能源車型的大力發展,在復合材料不成熟的情況下,全鋁車身的應用范圍勢必更廣泛,當然目前還只有高端豪華車型才能配備,隨著成本的下降,想必未來能逐漸下放到民用車上。
(重慶西鋁信達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宣傳部整理供稿)
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作者所有。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