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央企景氣度指數創近五年最高水平
2017年,各中央企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以赴打好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攻堅戰,加快調結構轉方式,總體經營狀況持續穩中向好,中央企業景氣度指數年平均值達到近五年來最高水平。
2018年,是全面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一季度,中央企業訂單充足率、正常率同比均有所提高,景氣度先行指數比2017年一季度上升3.32個百分點,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有望平穩開局。
在針對“2018年本企業所屬行業市場前景預判”的專項調查中,超半數中央企業對行業經濟、企業經營環境持謹慎樂觀預期。綜合企業反饋的信息,國內外經濟企穩復蘇,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積累增多,企業通過提質增效、瘦身健體競爭力不斷提高是支撐中央企業做出平穩向好預期的主要判斷依據。
央企景氣度指數實現高位平穩運行
2017年中央企業景氣度指數分季度依次為88.17%、88.69%、89.86%和89.16%,實現高位平穩運行。
從平均值來看,2017年中央企業景氣度指數年平均值為88.97%,是近五年來的最高值,與2013年的84.03%、2014年的83.28%、2015年的80.03%和2016年的83.39%相比,分別上升4.94、5.69、8.94和5.58個百分點,突出一個“進”字。
從波動幅度來看,2017年中央企業景氣度指數年波動幅度(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僅為1.69個百分點,是近五年來的最低值,與2013年的4.97個百分點、2014年的2.28個百分點、2015年的2.12個百分點和2016年的6.65個百分點相比,波動幅度分別縮小3.28、0.59、0.43和4.96個百分點,突出一個“穩”字。
從“中央企業景氣度指數變動趨勢圖”中也可以看出,2017年總體走勢是近年來水平最高、最平滑的一年。指數的高位平滑波動充分表明:2017年,政府宏觀調控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精準度進一步提高,為新動能持續釋放提供了良好政策環境,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市場預期和企業信心不斷增強;各中央企業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全力打好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攻堅戰,運行質量全面改善,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社會貢獻穩步增長,全年始終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
一季度先行指數創近年同期最高值
經測算,2018年一季度中央企業景氣度先行指數為85.87%,比2017年一季度上升3.32個百分點,且為近五年來同期先行指數的最高值。預示開年首季,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有望平穩開局。
從近幾年中央企業年底年初的指數環比變化看,歷年一季度先行指數均低于上年四季度水平,具有較強的季節性規律。其中,13-14年度下降5.42個百分點, 14-15年度下降3.2個百分點,15-16年度下降5.49個百分點,16-17年度下降3.91個百分點,17-18年度下降3.79個百分點。今年的環比降幅為近年來的次低值。綜合先行指數同、環比變動情況,2018年開年,中央企業整體經營環境和市場前景與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回升,與上年末相比波動不大。
在計算先行指數的11個分項中,企業環境、行業環境、產品價格、訂單情況、盈虧狀況、原料價格等6項先行值同比上升,升幅在2.09-12.14個百分點之間;資金狀況、貨款拖欠、企業出口、企業銷售、科技投入等5項先行值同比下降,降幅均在2個百分點以內。
據問卷調查,預計一季度本企業銷售“旺銷”、“基本正?!?、“滯銷”的中央企業比重分別為17.3%、64.2%和18.5%,與上年同期調查結果相比,選擇“基本正?!钡钠髽I比重下降8.9個百分點;選擇“旺銷”或“滯銷”的企業比重分別上升6.5和2.4個百分點。
從企業手持訂單情況看,認為一季度訂單“充足”、“正常”、“不足”的中央企業分別占8.6%、75.3%和16.1%,與上年同期調查結果相比,訂單充足比率和正常比率分別上升3.2和2.2個百分點;訂單不足比率下降5.4個百分點。另據測算,2018年一季度中央企業訂單先行景氣值為85.23%,同比上升5.64個百分點。
在對一季度效益狀況的判斷中,預計同比“增長”、“平穩”、“下滑”的中央企業比重分別為50.6%、35.8%和13.6%,與上年同期調查結果相比,判斷效益“增長”的企業比重上升5.4個百分點;判斷效益“平穩”或“下滑”的企業比重分別下降2.9和2.5個百分點。另據測算,2018年一季度中央企業盈虧先行景氣值為90.98%,同比上升2.09個百分點。
超半數央企持謹慎樂觀預期
在針對“2018年本企業所屬行業市場前景預判”的專項調查中,57.8%的中央企業對行業經濟、企業經營環境持謹慎樂觀預期;23.9%的中央企業持平穩預期;18.3%的中央企業認為經營環境將趨于嚴峻。分行業看,石油與化工、電子、電信、運輸、煤炭、機械、汽車、建筑、醫藥、房地產等重要行業的中央企業均預期平穩或向好。
綜合企業反饋的信息,支撐中央企業做出“平穩向好”預期的主要依據:
一是國際、國內整體經濟環境均呈現復蘇跡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8年全球經濟將在2017年的基礎上保持穩定增長態勢,預計增速可達3.7%,國內PMI指數連續15個月保持在51%以上,經濟穩中向好的內在基礎進一步鞏固,市場需求和企業預期不斷向好;
二是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問題逐步得到化解,支撐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積累增多,特別是“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后,更多、更有針對性的穩增長政策、措施將會陸續釋放、實施;
三是振興實體經濟,適度擴大總需求,深化創新驅動,將為傳統制造業、新興產業帶來升級改造和快速發展的重大政策和市場機遇;
四是各中央企業提質增效、瘦身健體取得良好效果,部分企業扭虧脫困、處理僵尸企業和解決富余人員安置取得積極進展,提高了運營效率,增強了企業競爭實力。
來源:國資委網站